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38|回复: 0

[陵城区(Lingcheng District)] 刘淑度

[复制链接]

0

主题

0

回帖

18

积分

管理员

积分
18
发表于 2025-2-6 12:50:55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刘淑度(1899—1985)名师仪。女。祖籍德城区长庄乡北厂村,后定居北京。著名篆刻家。1918—1930年,刘淑度先后就读于保定高级小学、上海神州女子中学、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国文系。毕业后,曾给著名文史专家郑振铎当助手,参与编纂了《插图本中国文学史》《世界文库》《李长吉诗集》《岑参诗集》;标点了《二十四史儒林和文苑传》。1935年秋应中国古史学家顾颉刚之邀,到史学研究会历史组管理乙部图书。抗日战争中离开北平到南京图书馆,初任编目工作,后为庋藏部主任。1945年秋转入教育界,在南京第二女子中学任国文教师。新中国成立后,调至金陵大学附中。1958年在南京第十中学退休后回北京定居。她潜心于篆刻艺术, 成就斐然。1927年9月拜齐白石为师,技艺大进。1929年秋,齐白石赞誉她“吾弟子数年来技艺大进,与吾乱真”、“已成女子篆刻家先驱”。她追随齐白石15年,得其真传并有发挥创造,成为拥有千石的篆刻大家。齐白石曾亲刻“千石印室”印章相赠,并为她的印谱集作序。1933年,刘淑度为鲁迅与郑振铎合作辑刻的《北平笺谱》 精刻名印,1934年1月出版,深受日、英、法、苏等国木刻艺术家欢迎。她曾为鲁迅、钱玄同、许寿裳、朱自清、郭绍虞、郑振铎、谢冰心、李苦禅等名人治印。其中受鲁迅嘱托镌刻的“鲁迅”、“旅隼”两方印,深得鲁迅珍视,常在书籍及所著封面上使用,今已珍藏于“鲁迅博物馆”。“文革”期间,刘淑度家藏的精刻印章、丹青名作、善本古籍、稀有印谱等被“造反派”掠走6800多件,后在落实政策时找回少部分,她从仅有的500方印中选出100方,自撰说明,于1984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《淑度百印集》。北京图书馆金石组帮其整理了仅存的部分印草,名为《刘淑度刻石残存集》。刘淑度桑梓情深,精心刻治了一方“家在德水之阳”朱纹印章,表示对故里德州的怀念。临终前,她将珍藏多年的稀世珍品献给国家,并将平生所得稿费、奖金1.28万元,委托中国妇女儿童福利基金会捐献给德州,作为妇女儿童福利事业费用。1985年病逝于北京市。  相关院校:
北京师范大学
  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Discuz! X

GMT+8, 2025-5-13 08:47 , Processed in 0.062171 second(s), 19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