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43|回复: 0

程善之

[复制链接]

0

主题

0

回帖

18

积分

管理员

积分
18
发表于 2025-2-8 02:34:47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程善之(?~1942),原名庆余。祖籍安徽歙县,生于扬州。报人。曾执教于扬州中学,教授历史。他接触维新派和孙中山民主革命等新思想,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,常有反清言论,成为清朝地方官吏侦查的对象。民国初年,受聘担任同盟会在上海创办的《中华民报》的副刊,并撰写小说。同时参加当时的革命文学社团组织南社,与南社成员柳亚子、胡朴安等人相知较深。民国2年(1913年)“二次革命”时,程善之受聘为孙中山大元帅府的评议,追随孙中山讨伐袁世凯。讨袁失败后,在扬州美汉中等学校任教,先后2次固辞出任江苏省政府委员等职。民国17年10月1日《新江苏报》在镇江出版,程善之为该报主持笔政多年。他当时住扬州埂子街,每日报纸送来之后,立即阅读国际、国内和地方新闻,然后撰写时评1篇,由《新江苏报》社派专人到扬州取稿付印。他的时评文章笔锋犀利,渐受读者注意。《新江苏报》属于民营报纸,发行数曾达25000份,超过当时也在镇江出版的国民党江苏省党部的《苏报》、江苏省政府的《江苏省报》等官方大报。“九一八”事变之后,他常常慷慨陈词,力主抗日。在国难当头民众抗日呼声日高之际,有闲阶层依然出入于茶馆、酒肆,牌声曲声相和,他对此曾感慨系之,大声疾呼:“大概要丢一颗 ,才能炸醒此辈醉生梦死之人。”民国26年,《新江苏报》在镇江沦陷前迁苏北,次年于泰州继续出版。程善之虽已年高体弱,但仍随报社迁徙。后泰州岌岌可危,《新江苏报》在上海租界出版地下油印报,他亦转至上海,以苏北日军军事动态供应上海抗日报纸。民国31年,太平洋战争爆发,上海租界沦陷,《新江苏报》拟迁往张渚出版。他随行途经常州时,因脑溢血突发病逝。遗著有《宋金战记》、《四十年闻见录》、《清代割地谈》、《印度宗教史论略》、《讴和室诗存》等。
  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Discuz! X

GMT+8, 2025-5-13 01:36 , Processed in 0.055037 second(s), 19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